欢迎光临 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法院+残联”设立法官工作室 司法关爱让“无碍”更有爱

时间:2024-12-20 阅读:359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洪山区法院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法院+残联”双向联动,设立法官工作室,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司法服务。


今年5月,全省首家“法院+残联”法官工作室揭牌成立,洪山区法院与区残联从残疾人群体实际需求出发,主动作为、精准服务,积极探索法律援助、法律咨询“零距离、无障碍”服务新举措。2024全年,“法院+残联”法官工作室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6次,接受法律咨询138次。


求助有“门”

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全覆盖


“程序我不懂,诉状不会写,去法院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啊,没想到咱们残联也能有法官来帮我解决难题。”张女士感激地说道。


“张妈妈,情况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您说一下需要的材料,您准备好了联系我们,咱们约好法官再见面聊。”法官工作室对接人员细心交代道。


这起纠纷的主人公是张家湾街道一位二级智力残疾人,因母亲张女士再婚后又离婚,其存到张女士名下的近3万元残疾补贴成了离婚后财产分配的矛盾焦点。张女士万般无奈下,怀着一丝希望走进区残联,区残联工作人员了解需求后,当即将其带领到“法院+残联”法官工作室,迅速对接法院工作人员。


近年以来,洪山区法院与区残联主动融入辖区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落实区、街乡、社区(村)三级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收集信息、协调动员各方力量推进残疾人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建设,以“法院+残联”法官工作室为重要依托,发挥解纷职能,开展法律咨询、诉讼引导、矛盾化解等工作,实现全区涉残疾人法律服务全覆盖。


维权“绿通”

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更完善


法官了解到张女士具体情况后,电话联系双方分别听取心声、释法明理,张女士想要法官组织面对面的调解,但担心没有立案,法官能开展调解工作吗?“您放心张妈妈,不用去开庭,咱们也能马上调解,这是专门为你们提供的‘绿色通道’。”不久,法官就和张妈妈及其前夫在法官工作室面谈,法官在充分了解家庭情况和案件背景后,以法律和事实为依据,不断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洪山区法院在诉讼服务中为残疾人设立的“绿色通道”体现在纠纷化解的方方面面,诉前及立案阶段对涉残疾人案件进行专门标识,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依法提供缓减免诉讼费等司法救助,高效对接“法院+残联”法官工作室,尊重当事人意愿开展调解,需要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实现优先立案,切实提高涉残疾人纠纷化解质量和效率,充分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尽快实现。


交流“在线”

无障碍信息交流平台更高效


“现在真是方便,在家里线上一样能签好协议,我心里的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经过多次情理法并用的调解,张女士与其前夫终于达成了和解,当张女士提出家中孩子出行不便的顾虑时,法官提供了线上调解签署协议、及时履行化解矛盾的方案。在法官的指导下,双方利用远程视频调解就达成的一致意见签署了协议,纠纷顺利化解,实现了事心双了。


一直以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无障碍建设不断推进,洪山区法院与区残联充分发挥在线调解室功能作用,更加方便残疾人全流程在线办理诉讼及调解事项。不仅如此,两单位通过“法院+残联”法官工作室联合建立诉讼辅助服务人员名册,方便联系预约专业人士提供盲文、手语翻译等诉讼辅助服务。


此次纠纷的妥善化解是洪山区法院与区残联切实维护辖区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小小缩影,体现了司法的高效与温暖。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中,洪山区法院和区残联坚持人民至上,紧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做深做实做细残疾人诉讼服务工作,让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惠及所有残疾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