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蚂蚁一样工作 像蝴蝶一样生活
作者: 陈红 时间:2013-10-07 阅读:913
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尤其是对于我们女性来说,因为在中国传统观点中,女性最大的本分就是相夫教子,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社会的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女性应该负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以前说女人是要“三从四德”,现在网上流传的版本,新时代女性要做到“十得”: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出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全面覆盖了长相、家务、气度、电脑技术、挣钱能力等多个方面。
开个玩笑,扯远了,其实说到怎么对待工作生活呢,我想我们在座的女法官和我情况可能都差不多,一方面呢,社会转型期间,法院案件数逐年大幅攀升,再加上案件类型多,压力大,处理案子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案结事了,可好像总是,案子不好结,事情不好了;另一方面呢,在家庭上,孩子也到了成长的关键时期,到底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我曾经很困惑。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多顾工作吧,忽视了家庭小孩,对家庭多上心吧,好像处理案件的时候就力不从心了,工作和生活,好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
后来,我看到美国的一个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的一句话,叫做“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地解答了我们关于工作与生活关系的困惑,希望跟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说“像蚂蚁一样工作”,说到蚂蚁,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勤劳,我们法官对待工作也一样,从翻阅案卷、查找相关法律法规、案件审理、查阅类似案件,乃至于案件调解,制作判决书,每一环节都需要我们辛勤付出。特别是在案件审理后,根据双方提交证据、质证以及辩论情况,虽然我内心对案件有了大致的认识,但都要再到网上去查找是否有类似的案例,大到案由、诉讼请求,小到证据细节,法条援引,都尽量去找到类似的案例,这样既学习类似案例的处理方式,使自己办理的案件事实认定更加清晰,法律依据更加充足,说理更加充分,也能够防止自己因知识储备有限而可能存在的考虑不周、以偏概全。这个工作虽然繁琐而复杂,耗时耗力,但我每次只有做完了这个案例检索工作,才能够安心去写判决书,我们总说能否过关能否过关,我只有细致全面地做完了这个工作,才能够在动笔写判决书之前,“过自己这一关”。
说到蚂蚁呢,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步步为营。这点应该说我们70后的法官都深有体会,最开始做办案的时候,碰到的任何问题都是新问题,都需要仔细琢磨,潜心研究,后来一个一个案子地办,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已经基本上对绝大部分的案件都能够熟练掌控。有时候年轻的实习生就会说哎呀谁谁谁真专业,真厉害。其实我很认同一个朋友说到的一句话,所谓专业,不过就是一个经验问题,做得多,经验多,积累多,自然就熟悉,就专业。因此,其实法官的专业,除了不断的业务理论学习外,更多也更重要的,都来自于我们这么多年来处理过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件。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从清晨到傍晚,从春花到秋月,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在处理一件又一件案子的过程中,才能够一步一步地,不断地学习,成长。
这就是我关于“像蚂蚁一样工作”的思考,下面我讲讲对“像蝴蝶一样生活”的一些看法。
蝴蝶,给人的感觉是光鲜亮丽,美丽自由,无拘无束。从庄周梦蝶到梁祝化蝶,所追逐和表达的都是一种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把握生活的美好意境。应该说,大家都喜欢美丽多彩、自由自在的生活,“像蝴蝶一样生活”,正是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生活要像蝴蝶一样,放下压力,自由自在,善待自己,才会将自己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充满丰盈。
我以前有时候,可能把工作看得太重,经常看案卷、查案例、写判决到很晚才回家,有时候办案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或者遇到了蛮横的当事人,情绪比较差,也把这份坏情绪带回家,回到家谁也不理,搞得家人见到我,特别小心翼翼,生怕惹我不高兴,也经常承诺带孩子出去玩,总是因为今天要加班,明天还要加班不能兑现。
那个时候,可能自己背负了太重的工作压力,又这种压力转递给了家庭,后来我开始尝试改变这种状况,从我下班走进家门时起,我就不再是一名法官,而只是人妻、是母亲,是女儿,下班了陪孩子一起写写画画,看看动漫,周末跟家人出去看看电影,给家人做做美食点心,假期还和家人出去旅游,偶尔也和同学去聊聊天啊,打打球啊,逛街啊,生活充实了,人的精神状态好了,工作也更加顺利。
这就是我对女性工作与生活的看法:要像蚂蚁一样工作,忙忙碌碌,勤劳刻苦,脚踏实地,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要像蝴蝶一样生活,放下压力,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尽情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收获成就,在生活中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