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幸福的希冀

作者: 法韵深深读书会学员     时间:2017-03-10 阅读:3012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向读者介绍了积极心理学这个新兴的心理学领域,语言朴实生动,既有学术的严谨与准确,同时也能够激励人们,给其带来愉悦和乐趣,并且很好的承接了上期的主题“法律职业的精神”,传递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正能量。

谈到积极心理学就不得不提及其理论基础,由本书推荐人马丁·塞利格曼于1975年发表的“习得性无助”理论,该理论系由一项残酷的虐狗实验得来,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类身上也会发生,当发现通过抗争或适应性调整也不能逃脱不良环境的威胁时,动物或者人就会放弃努力,而表现出无助的消极行为。对于人类来说,习得性无助最典型的一个发生环境就是集中营,在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的自传体小说《无命运的人生》中能够清晰无比的读到这种感受,小说写的是一名布达佩斯少年被抓到纳粹集中营,从奥斯维辛到布亨瓦尔德再到蔡茨的过程,原本乐观的他和其他犯人一起慢慢屈从于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放弃反抗和求助,直至丧失求生意志。面对被强加的绝望,多数人所能做的就是放弃选择,任由环境处置,甚至,自己也成为环境的帮凶。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探讨“平庸之恶”时指出,屈从的关键是拒绝思考,在极权的压力下,你不再甄别自己行为的对错、后果和意义,籍由这种集体无意识,绝望逐渐蔓延,人的脆弱在此刻充分体现。该项发现虽然让人沮丧,但正是在此基础之上马丁·塞利格曼建立了积极心理学,这是一门采用科学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的课题,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幸福在生活中所蕴涵的基本原则,并主张用积极心理学来对抗生活中常见的习得性无助。

我们这代人从出生一刻便被告知,你的毕生追求是幸福,但幸福是什么呢?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是本书的观点,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是发自内心的真正需求,是你认可的有意义的事情,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都有体现,但不一定很大,且为实现目标必须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制定的目的是在于引导方向,激发自身潜能。当然,现今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非常之快,长期目标也会被不断修正,我们只要坚持“不忘初心”即可,其实现与否在其次。短期目标的制定是帮助我们踏出改变的第一步,是摆脱消极不作为状态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将长期目标细化的过程,解答了长期目标要怎么样实现而不是能否实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详细考虑可行性、有效性、时间成本等因素,这都有助于我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推进长期目标的实现,使我们不会被畏难的情绪吓倒。同时,制定短期目标时多角度的思考也更能切中问题要害,正所谓“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我准备司法资格考试的时候,厚厚几十本复习资料本本都想仔细研习,奈何时间飞逝直到考前,复习过的内容都没能覆盖大纲考点。之后,我依照前辈指点,制作了详细的复习计划,长期目标为用时5个月分3轮复习,短期目标精确到每周复习安排,每天复习进度,每半天的学习目标,并合理规划休息时间,之后拼劲全力完成。按此计划,我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完成了之前我认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

第二、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心理学中将人的基础认知模式解释为目标反馈系统,即饿了吃、困了睡,这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对于这种因果关系的控制感,是我们心理安全及认知的基础。但是人对于因果关系的反应习惯,属于短期的应激性反应,表现为人的行为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自我激励可以刺激应激性反应,使人的行为更加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行为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变环境,这一点是人类进化对自然环境改造能力不断升级所能证明的。但是,我们对延续时间很长才能实现的因果关系天生不敏感。前面所述制定短期目标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探索,短期目标实现所反馈的信息更易被大脑接受,并反馈相应的感情和情绪。但是短期目标实现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是有限的,在我们评价自身幸福感时容易被忽略。所以,建立了自我激励机制,能够在短期目标实现时,自己给予自己奖励和鼓舞,并强化与长期目标实现的关联性,能使我们更加沉浸在我们所作之事中,帮助我们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最终完成长期目标,如同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但自我激励必须把握好度,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自我的激励不能引发对完成短期目标的一丝懈怠。

当然幸福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目标的实现,幸福包罗万象,事业的成功、爱情的甜蜜、人际关系的和谐等等。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规模更大、专业程度更高的人类协作,会以更加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协调好个体与个体、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怎样做呢?《幸福的方法》第三篇中有诸多列举,我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包容”,对你不能理解但别人认为有意义的观点的包容,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对他人过错的包容和对自身缺陷的包容,这种气度和胸襟就是我想说的第三个方面。

其实,人们对幸福理解多种多样,对他人幸福的理解,也是对自身幸福的追求。因为,幸福是无法用一个概念、一类学科、一种精神来描述概括的,幸福在于每个人的理解、心态、选择、格局。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幸福的意义是什么,至今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也许早已在你我心中。虽然积极心理学无法给我们幸福的答案,但其仍然是对人类美德的探索,倘若对于死亡的恐惧超出了对生存的乐观,人类的整体生存是不可能的,所以演化给了人希翼的勇气,那双一直只能往前看的眼睛。而我本人对幸福的追求来源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的提高,我虽然天资平平,但我相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经年累月的学习和思考,一定可以达到“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境界。合上此书时,我突然想到,幸福的方法就是保持积极状态,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对工作能力、审美体验、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塑造自己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因为幸福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积极追求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