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老兵新传”也精彩

作者: 洪山区法院     时间:2011-11-29 阅读:593

退休前不敢想退休后的生活,从参军到退休,忙忙碌碌走过四十多个春秋后,才发现自己个人的生活乐趣太少太少了。别人钟爱的“围城搬砖”我没有兴趣,音乐舞蹈我没有天赋,书法绘画我更是门外汉一个。难道退休以后,除了每天柴米油盐之外,就要四目相对地慢慢向老年痴呆过渡?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让我真真实实体验了一回:还没等我规划好今后的人生旅途,甚至连退休手续都没办完,老伴的一场重病打乱了我平静的日子,我的退休生活是从医院重病陪护开始的……

直到今天我自己都很难相信,当天要塌下来时,我会是那样的坚强、沉着、不屈不挠,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不抛弃,硬是从死神那里把亲人的生命夺回来,然后再重新步入正常人的生活。我总是相信恩恩相报一说,也许这就是结婚三十年来老伴对我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最高回报吧!经历了一次大的人生历练后,我对人生的领悟豁然开朗了。

首先我认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太珍贵了,太重要了。也许在两年前我都不会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因此,现在我经常告诫已经步入老年行列的自己,友善地对待自己吧,别去自寻烦恼浪费生命资本,给自己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甜蜜的环境,不断地给自己制造一个个开心的理由吧!人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但是自由、快乐、幸福是要伴随生命全过程的。当自然规律决定我们要告别职业舞台时,我们要学会华丽转身!

大凡与我同龄的人退下来的第一课都是国内国外旅游一圈,一饱眼福,陶冶一下情操,平衡一下不平静的心态。而我却因老伴身体条件所限,需要全天候地陪护他,只得跃过这个阶段。我曾经跟想聘请我去打工的朋友调侃道:“实在对不起,我一点没闲着,这边刚下岗,那边就上岗了。”在老伴康复期间,我选择一边陪伴他,一边上老年大学,通过向他传递所学所感,有意识地让他尽早、更快地“重回社会”。

在老年大学里,我学到了对美的欣赏,学会了展示自己的美,这在以往的日子里是我从不去想也不可能做的事。“奔六”的人了,美从何来?可如今我会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老年人的夕阳美,是那种挂满沉甸甸的果实,闲情逸致的美;是成功、潇洒、自在的美;是智慧、幸福、充实的美。在老年时装模特课堂上,每当音乐响起,我仿佛被带到一个美好的仙境,情不由己地忘掉了烦恼,放下了苦难,远离了孤独和精神生活的贫乏,每向前迈一步都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充满阳光和朝气。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进步快,气质好,其实,大家都一样,勇敢地走过去,华丽地转过身,必将是道风景线!

其次,我不再觉得青春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专利了,我把青春解读成,不是某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代名词,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驻。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的视野就开阔了,你就不会拒绝接受和学习新事物了。当你在实践中不断地吐故纳新后,你就会发现,你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没有脱离社会,没有脱离人群。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可是如果真到老了才开始学,则不免会被别人质疑早干什么去了?到这个年龄学什么都晚了。可如今,老年学艺在我身边比比皆是,其中成就斐然者不胜枚举。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泌尿专家罗康民教授就是一例:几十年前,他就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当年与他一起工作时,我们常常帮他检测,每每总是四个加号的砖红色沉淀物。没曾想我退休后,在老年大学里居然遇到了他,他的摄影展“写生云南”着实让我敬佩和感动。我问他身体能承受这么大的工作量吗?他说他现在好了,爱上摄影后,忘掉疾病了。这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吗?难怪人们说,青春不仅体现在年岁中,更体现在辛辛苦苦的耕耘中,体现在充满希望的开始中,青春是在奋斗中迸出的火花。我也要加入这个青春的群体,让自己生命的青春冬夏常青。于是,我学电脑、学购物、学电子琴,学习过去不会的和不懂的弱项,学习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变成一个在生活舞台上能干、快乐、被人羡慕、永葆青春的女主角。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我就一定能成功。

其三,我乐意做一些公益事业,比如演讲、演出、演示等等。参加这些活动的好处实在太多了,一方面,能使自己忙起来,忙完家务,又要忙事务,还要忙交往,俗话说,繁忙多寿,至少充分体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找到了一个精神寄托,开明对世事,烦恼坠尘埃。我现在结交了许多同龄的和老年的朋友,大家在一起相聚时,都是在排练中度过,音乐和汗水,温馨和从容陪伴着我们,没有时间去抱怨,没有理由去忿恨,更没有必要去消沉。回到家中空闲下来,我们会互相牵挂,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发个短信幽默一把,网上相约一起去“团购”、去“秒杀”、去“hold”住……我们施展各自的手艺互赠礼物,忙得不亦乐乎。儿女们放心了——老妈真“潮”啊!可老伴却担心了——你怎么就不消停呢?!

在外人的眼里看到的永远是不同阶段的结果,只有自己才能经历过程和享受果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也改变不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更是一种生活的品位。走自己的路,不与别人攀比,保持一点难得的糊涂,所有的快乐和幸福就都在其中了。退休后我就朝着让自己内心平静的方向努力,别人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不是我能主宰的,我能做到的也必须做到的是,让自己的身心得到舒展、愉悦和享受,我知道,这就是健康,只有健康的生活才能承载起生命的质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我们唱着年青的朋友今日来相会时,比如今我们的孩子还年轻,时光不能倒流,但愿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时,美好的春光仍然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夕阳红的乐天派!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老年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