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一起成长
作者: 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叶军 时间:2019-01-04 阅读:6429
我们这一代人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既亲历、又见证,同时也是受益者。
我是1977年知青下乡,1978年参军入伍,1982年退伍安置在原随县法院工作。法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装备落后到装备先进我都没有离开过法院。刚进法院时,整个法院机关办公场所比较破旧,那时候恢复公、检、法不久,法制也不健全,刑法、刑诉法才刚刚实施,民事案件适用的是条例,没有行政庭、执行庭、立案庭等等。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相当匮乏,买什么东西都是计划经济供给制,都要凭票购买。什么粮票、布票、糖票、肉票……整个法院只有一辆吉普车、一辆嘎斯、一辆三轮摩托车,和几辆屈指可数的自行车。谁要下乡办案都得到院办排队安排。冬天取暖法院统一采购木炭,有一次用木炭取暖时我还差点煤气中毒。当时我是一名书记员,都是用手写记录,在法庭上开庭根本没有取暖设备,每年双手都被冻伤,有时手冻得僵硬以至于连笔都抓不住。夏天要解暑只能靠一部旧吊扇,但是那个时候经常停电,所以单位里每个人都备着一把蒲扇以解停电之需,庭审笔录也常常被汗水打湿。我们那时经常到乡镇进行公开审判,不管数九寒天,也不管炎热酷暑,总是穿着警服,一值庭就是半天,有一名法警在炎热天气值庭当场晕倒。虽然当时的办公条件非常艰苦,但我们年轻人乐在其中,充满工作热情与活力。
1988年是改革开放10周年,经济条件大为改观,取消了票证,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我们刑一庭也有了囚车,每个人都购买了一辆自行车,再下乡就不是汽车一跑一趟灰尘的砂子路了,而是基本普及的水泥路面。空调、电视也逐步进入家庭,不变的是书记员仍然是手写记录,刑事审判仍然是纠问式审刑方式。
1998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法院的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建起了新办公大楼,每个庭科队都有汽车、电话。中层以上的干部都有对讲机,和后来发展的大哥大、手机等通讯工具,法院工资待遇得到提升。整个随县成为了省管市,基础设施、居住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法院系统自办了全国干部业余大学,解决了干警学历低的问题,法官有了自己的审判服,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法院干警办案有法可依。扩大了受案范围,相继成立了立案庭、行政庭、执行庭等机构。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电扇,冬天还需要生碳取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日新月异,随州市也随着国家的巨变发生着重大改变,县级也升为地级市,也随之成立了中级人民法院,我也顺利地考入中级法院工作。中院成立之初虽说是白手起家,但经过三年国家补贴,中院干警齐心协力,一幢一万多平米的办公大楼平地而起,成为当时最耀眼的大楼之一。办公自动化程度得到提升,办案效率得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达到小康水平。法官的待遇、法院办案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更进一步发展,经济总量首超日本,居世界第二。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承诺三年基本解决执行,实行员额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法官负责制,更加提高了法官的法律水平和素养,更加厘清了法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这一代人从青年到即将退休,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全过程,回望过去,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改革和创新,离不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加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我坚信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完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能够实现。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法院的建设作出贡献。